close

  [觀察]
  亞的斯亞貝巴當地時間5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位於埃塞俄比亞的非盟總部發表了一次公開演講,聽眾是2000多位來自非洲各界的人士。李克強在演講中說,中方願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他發表演講的非盟會議中心大樓正是幾年前由中國政府出資建造的。
  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這一標誌性事件以來,中非間貿易與經濟合作呈現強勁發展趨勢,中國對於非洲的投資和援助也整體呈現上漲趨勢。但大樓建好後,我們該做些什麼?李克強的此次非洲訪問似乎給中非關係的未來提供了一個答案。
  在演講中,李克強明確提出,2020年中非貿易規模要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中方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向1000億美元邁進。
  在這一整體目標指引下,在總理訪非的一周時間內,中方及中方企業與到訪四國政府和企業簽訂了涵蓋高鐵、高速路、飛機裝備、通訊、農業、光伏電站、礦產開發等多個領域的大單。
  媒體引用研究機構測算稱,上述4000億貿易規模目標,可能約是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20。1000億投資存量目標,是現在250億美元對非投資存量數額4倍,約等於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數額。
  在歷史上,中國在對非援助上也有過如此的大手筆。在現今的中非外交中被一再提起的“坦贊鐵路”常被稱作是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建起來的。20世紀70年代,中國政府在當時人均G D P僅約100美元、外匯儲備1.66億美元的情況下,為坦贊鐵路提供無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超過60名中國工程人員犧牲在坦桑尼亞和贊比亞。
  另一個常被提及的中非關係佳話是毛澤東所說的“中國是非洲兄弟抬進聯合國的”。
  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將中非關係定位為“命運共同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南非研究中心主任楊立華向南都記者解釋,“命運共同體”可理解為共同的經歷,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命運。
  李克強更是在演講中引用紀伯倫的《沙與沫》: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起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學者指出,“一起哭過”亦是指中非歷史的共性———中非都曾經被西方列強侵略掠奪,有相同的歷史命運,也有發展經濟、提高國際地位的共同發展目標。
  儘管有著共同的命運,但如一些文章指出,中國在對非發展中面臨著許多問題。中國駐非企業並非個個盡善盡美,是否尊重當地風俗與環境,是否能有效解決當地就業等問題在快速發展之後紛紛浮出水面。
  因此李克強才在蒙內鐵路簽約儀式上特別提到,為非洲提供對方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裝備,為當地員工提供運營管理培訓。中國員工遵守當地法律和風俗,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項目合作而且是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
  上述要求在中國國家領導人外訪的講話中並不多見。楊立華表示,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勞工問題、環境問題、企業社會問題,中國的形象塑造問題逐漸提上日程,現在提出這個問題正逢其時。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逸舟曾撰文指出,目前中國正處於從曾經世界最大的扶貧對象國,變成主要的國際捐助提供者的關鍵轉變期。如何高質量地提供對外援助?只是簡單地考慮經濟因素已經不是正確答案。
  王逸舟指出中國援建非盟總部是很成功的對外援助案例。“可以說,它在經濟上的效果並不明顯,但它帶動了習主席所說的中國與非洲‘命運共同體’意識。”
  南都根據公開報道整理髮現,目前被中國稱為“命運共同體”的國家和地區包括非洲國家、東盟國家、巴基斯坦及其他中國周邊國家,基本上都為發展中國家。
  一位長期駐非的外交官向南都表示,在中國的外交佈局中,發展中國家處於基礎的地位,那麼非洲便是基礎的基礎,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以“命運共同體”意識強化外交佈局中的基礎,在經濟合作與對外援助中更加重視感情的交流與政府形象塑造。李克強的訪非之旅或顯示出中國未來外交佈局的端倪。
  南都記者 娜迪婭 程姝雯 實習生 韓士皓  (原標題:“一起哭過的朋友永遠不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p86xptmd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